close

0010550356  


「為什麼狗在你家是寵物、在肯亞是低賤的生物、在某些人的眼中是食物?」

 

「為什麼我們喜歡某些動物而不喜歡某些動物?」

 

「使用老鼠作為實驗動物是道德的嗎?」

 

在現今社會中我們很多人其實都沒有意識到人類與動物間的道德問題,我們圈養動物、我們吃動物、拿動物做實驗,自然得彷彿這一切理所當然,而這本書正是在提出各種道德問題、尤其是許多被我們刻意忽略遮蔽的問題,作者用自身經驗與各種資料把這些我們不曾注意過的我們與動物間的道德矛盾一一點出。

特別的是,這本書並沒有答案,儘管作者針對各個議題做了詳盡的敘述,卻沒有擺明地告訴讀者誰對誰錯,一切皆由讀者自行評斷。

 

我看見書名後第一個想法是,人類與動物到底有什麼道德問題?

 

(聳肩)

我想很多人應該都跟我一樣,二丈金剛摸不著頭。但是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地陷入思考「人類與動物的道德矛盾」中,這本書甚至改變了我的道德觀點,闔上書後我豁然開朗,原來以前我們的眼睛都被「理所當然」矇蔽著。

 

書中從三個方向敘述人類與動物的道德矛盾,「寵物」、「食物(肉)」、「科學」,作者指出,人類與動物的互動間常常存在著不一致性與相互矛盾,我們會面臨感性與理性混合的衝突,習慣把自身想法投射到其他物種身上,因此在道德選擇上往往出現矛盾與浮動的情況,更多時候我們做出的選擇卻讓自己站不住腳、無法徹底解釋。

作者藉由鬥雞跟肉雞的對比,讓人類知道自己的道德標準有多矛盾,大部分的人絕對認同鬥雞這個活動非常慘忍,許多地方都設立法令禁止鬥雞,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鬥雞的平均年齡超過兩歲,他們從小生活在良好乾淨可以隨意走動的環境中,吃著主人精心調配的食物(有雞蛋、蔬菜沙拉、水果、有機玉米等),接受主人每天的運動訓練,迎接兩年後在賽場上二分之一的生存機會。而人類餐盤裡的肉雞相較於鬥雞,肉雞在生前過著悲慘數百倍的生活,一生待在狹小無法動彈、底部積滿排泄物的籠子裡,吃著工業化生產的玉米飼料,他們的一生僅有六、七週,這短短一生中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太陽、藍天跟草地,他們迅速長成一顆顆披著羽毛的胖肉球,甚至纖細的腳無法承受身體的重量而骨折,這一切只為了七週後割斷脖子、被切割成一塊塊的鮮肉供應人類食用。

當然,把動物的生命當成遊戲競賽是絕對不道德的,可是當支持禁止鬥雞的我們回家坐在沙發上啃著麥當勞六塊雞、鹽酥雞或大雞排的時候,試著想想你嘴裡這隻雞犧牲生命的方式有比較不慘忍、有比較符合你的道德感嗎?

人類吃肉是天性,我們的身體也需要肉類,而使人類與被吃動物之間產生道德矛盾的是來自人類對於殺生的罪惡感。我從小就喜歡吃排骨湯、馬鈴薯燉肉,大口吃肉是非常享受的事情,那時候的我並不理解我吃下去的肉跟活生生的動物有什麼連結,直到我從書中讀到人類如何飼養並宰殺動物,詳細的宰殺流程跟敘述敲醒我長久以來以為的理所當然,我才明白我吃下去的肉是從不人道的飼養方式為起點,剝奪一隻活生生動物的性命、切開屍體、放血、掏出內臟、清洗然後再成為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肉。

不得不承認我現在看到整塊的肉或內臟,不論生熟,都會不自覺聯想起這是一隻動物,然後感到失去胃口。但我目前仍不打算成為素食者,我的身體需要肉類,我也喜歡食物中有一點肉,所以我逃避罪惡感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不去想我餐盤裡的食物是從動物變成的,並且以感恩的心情吃光它。

有許多素食者比我更能放棄吃肉,有些是為了健康因素,有些是純粹的道德素食主義,他們不願意吃掉動物,認為這樣相當慘忍,但矛盾的是當你問他:那他怎麼處理闖入他家的白蟻、老鼠、蟑螂、甚至是蛇、或偷吃後院作物的野生動物?絕大多數的人會表示他們無法與這些生物和平相處,尤其是老鼠跟蟑螂,咬牙切齒要趕盡殺絕的不在少數。

 

既然提到了老鼠,並非所有的老鼠都人人喊打,人類每年創造幾百萬隻基因改造老鼠來做動物實驗,除了老鼠還有猴子、貓、甚至狗跟兔子,人類有權這麼做嗎?有人認為犧牲低智能動物來拯救高智能動物如人類是應該的,有人認為人類沒有權力使用其他物種,不可否認人類的確利用動物實驗跟動物研究尤其在醫學領域裡獲得相當大的成就,我們才能夠對付許多疾病、我們有抗生素、開刀手術、器官移植等,甚至是我們的寵物也從動物研究中獲利,寵物才能注射狂犬病、犬瘟熱等疫苗。

但是我們的道德感能夠允許把其他物種的生命當作機器使用嗎?即使是達爾文也曾為了「活體解剖」感到掙扎跟罪惡。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指出許多動物都具有跟人類情緒相似的特徵,大象會對同伴的死亡感到哀痛、猴子會察覺不公平的事情、老鼠可以感受到同伴的痛苦,當人類與動物的心智理解力出現等級上的不同而非物種上的不同時,人類的道德觀能夠承受這樣子的動物研究跟實驗嗎?

 

無可避免的,道德必須讓我們劃界,我們該如何界定我們與動物之間的關係,透過這個問題自省,我們會發現我們的道德界限時常受到挑戰跟浮動,道德的複雜性往往讓人陷入道德的迷障。我認為這個世界不應該非黑即白,我們應該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內調整心中那一把道德的尺,就像作者一樣接受內心的獸性一面,認為一餐精心料理的美食能夠使一隻豬死得有意義,拒絕釣魚,不吃小牛肉,寧可花多一點的錢買放養的土雞也不要吃工業化飼養的肉雞,因為至少土雞生前的日子過得比較好。

當然很多人並不在乎解放動物的意義是什麼,不會去思考要不要犧牲一百萬隻老鼠的生命拯救人類的難題,也不在乎自己吃素卻穿皮製品的矛盾,我們在每一天都會透過各種方式接觸動物,卻不在意我們對待各個物種有標準上的不一致。

但是看完這本書後,你會徹底地感受到人類與這些「我們愛的、恨的、以及我們吃掉的」的動物的互動關係,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



《延伸閱讀》

今年七月七日,在劍橋大學舉行紀念DNA之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 的會議上,科學界終於打破沉默,宣佈「非人類動物也有意識」這一結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va女王 的頭像
    eva女王

    女王與牧羊犬們的生活記事

    eva女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